会员中心 | 我的收藏夹 | 网上商城
订购热线: 400-6000-668
  首 页 繁体    English
  快速搜索
会员登录
Email:
密码:
  
珍珠品种
海水珍珠
淡水珍珠
大溪地黑珍珠
南洋白、金珠
珍珠首饰
项 链
手 链
戒 指
耳 环
吊 坠
其 他
珍珠半成品
裸 珠
串 链
扣子及配件
K金系列
925银系列
其 他
热销产品
客服中心
服务内容
品质保证
鉴定证书
包装贺卡
珍珠顾问
帮助中心
首页 > 珍珠文化 > 正文内容

一、中国珍珠简史

一、中国珍珠简史
◎“珍珠之邦”中国
◎秦汉贡品
◎珍珠换绿珠
◎宋朝劫掠
◎珠民斗争

 

 
珍珠之邦”——中国
 
       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。据《尚书·禹贡》载云:”珠贡,惟土五色,羽畎夏翟,峄阳孤桐,泗滨浮磬,淮夷嫔珠,暨鱼,”其中嫔,即蚌之别名,此嫔出珠遂以珠名。淮夷,此二水之名也。由此可见,战国时已经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。在《尔雅》一书中云:”以金者为之铣,以蜃者为之珧,以玉者谓之硅。”《说文》云:蜃属,谓之珠者也。谓老产珠者也。一名蚌,一名含桨,周礼谓之(豸卑)物。”很明显,这时(战国)已将河蚌珍珠作为饰品。至海产珍珠,楚国大诗人屈原在《离骚》中描述了当时我国妇女早已使用珍珠作装饰品。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。
 
        珍珠,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。它象征纯真、完美、尊贵和权威,与璧玉并重。《海药本草》称珍珠为真珠,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。《尔雅》把珠与玉并誉为“西方之美者”。《庄子》有“千金之珠”的说法。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“器饰宝藏”之首。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。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,后妃簪珥的垂珰,都是权威至上,尊贵无比的象征。

        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,而是淡水里的珍珠。这可从儒家典籍《尚书·禹贡》的记载得到佐证:“淮夷嫔珠”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,《庄子》有“没川求珠”的故事,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。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。产于海中的珍珠,一经发现,其品色之优,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。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;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,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。南海中的天生尤物,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,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。
 
        天覆地载,莽莽神州,南穷骆越,北尽朔漠,西止和阗,东临碣石,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,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。一草一木,砾石寸金,珍珠宝贝,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,开发、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。
 
        随着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,九州山川“藏山隐海”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,而被奴隶主、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,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,天下财富、乃是“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”,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“金科玉律”。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,不甘受奴役、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,要做珍珠的主人。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,便贯串于史册,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,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,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“合浦珠还”的故事,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。
 
        合浦县珠池所产的珍珠称南珠、也称廉珠或白龙珍珠,它与我国塞北出产的北珠,同是扬名神州,驰誉于世,据《梵天庐丛录》云:“牡丹江上游,宁安城南。其余巨流中皆有之”,北宋神宗熙宁间,“朝贵已重尚之,谓之北珠”。明末以后,北珠任人乱采,竞弄得根断种绝。从此,”北珠”永不再出产。
 
        据说古代合浦地区“海出珠宝”而地“不产谷实”,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,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。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,人民生活来源断绝,以致出现饿蜉遍野的惨象,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“愤”而“跑”到交趾去了。后来便发生了流传千古的“珠还合浦”故事。
 
 
秦汉贡品

        从秦始皇开始,朝廷皇帝开始接受合浦地方官吏屠瞧献珠,到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“献珠求媚”。西汉时期,皇族诸侯广泛使用珍珠,衣、住、行都以珍珠为饰,作为尊贵的象征。汉高祖为了追逐一颗珍珠,竟置尊卑礼法于不顾,不择手段据为己有,可见珍珠在朝野上的份量了。珍珠代表着封建社会权贵地位、权力、金钱和身份,平民以珠为幸福、平安、吉祥之喜。致有“富者以多珠为荣,贫者以无珠为耻。”萨都刺史作诗:“昨日官家请宴是,御罗清幅插珠花。”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花细委地无人及,翠翘金桂珠搔头”。现北京故宫博物馆。历史博物馆明代凤冠两顶,共有5000多粒珍珠。由于珍珠作为贡品,具有特殊社会地位和价值,历史上人们形成了对珍珠首饰喜爱。对珍珠资源开发过度,资源枯竭。 

        后汉书《孟尝传》载云:“(孟)尝迁合浦大守,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先时宰守多贪秽,诡人采求,不知纪极,珠遂徙于交趾郡界。尝到官,革易前弊,未已去珠复还……”从后汉书这段史料来看,在孟尝任合浦太守前,合浦采珠业已相当发达了,由于官吏贪得无厌、采捕无度,破坏了珍珠自然资源,至使珠苗到了灭绝的境地,也即是传说的”珠遂徒于文趾郡界”。孟尝到任后,看到合浦珍珠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,珠民纷纷逃离家园。孟尝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,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了保护和繁衍,于是有“珠还合浦”之说。这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合浦采珠业,已是相当兴盛的了。公元前32年至前7年间,西汉成帝时,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,有名之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,因刚直敢言,以事忤当权之王凤,被王凤动以大逆罪下狱,其妻子八人俱连坐。嗣后王章在狱内死,家属充戍合浦,家产俱籍没充公,因合浦产珠,王章妻子等到合浦后采获了大量珍珠,积蓄财产数百万。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,却得以珍珠资财,赎回田宅,安享生活。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,达到了高峰,可是由于濒年滥采,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,故《后汉书·孟尝传》有“珠徙交趾之说”。陶璜以合浦百姓采珠为业,用珠贷米,而三国孙吴时,珠禁甚严。吴归晋后,陶璜乃请准,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,非采上珠之时,听商族自由来往,民困一纾。


珍珠换绿珠

        从晋代起,近100多年来坚持有计划地采集珍珠,在南珠的发展史上,到达了高峰时期。到唐代高宗永徽6年冬,唐高宗下令停止向朝廷贡珠,元宗开元二年全面禁止采珠,当时珍珠价值相当高,晋代有名的大豪富石崇任交州采访使时,到“广西博白县,遇见身价连城大美人绿珠,绿珠的天姿国色,倾倒了石崇,石崇不借代价,用三斛珍珠买绿珠为妾,石财用珠买美,一直传为美谈。在晋代60年中,合浦沿海地区珍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,珍贝得到繁衍生息。到了唐代宗时期,认为国泰民安,一片升平,合浦南珠,实乃国家之宝,无须封禁,应臣请采进。公元806年郡国开始向朝廷贡献明珠,到唐懿宗威通四年,完全取消采珠禁令,任百姓采取,不得制约,合浦珍珠贸易相当兴旺,属岭南五大珍珠市场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 唐代宗广德2年(764年)2月宁龄先在《合浦还珠状》云:”合浦县内珠池,大宝年 (公园742年)以来,官吏无政,珠逃不见,20年间阙于进奉,今年2月15日,珠还旧浦。”唐代封建统治者照样逼迫人民进贡珍珠,由于采捕无度,又将使珠苗濒于灭绝,故“珠逃不见”。《越南志》云:“国步清,合浦珠生,此实国家宝瑞,其他无敕封禁,臣称采进。”诚然,珍珠是国家宝瑞,然而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只知搜刮,强逼珠民冒死采珠,不少珠民命丧海底。这样,珍珠给人民带来的不是幸福,而是深重的灾难了。


宋朝劫掠

        公元962年宋太祖诏令合浦置媚川郡,定珠课,南珠正式作为贵重物品,定期向朝廷进贡。公元972年,岭南小皇帝刘怅,以珍珠装饰宫殿,极尽奢侈,并在合浦置媚川都,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。太祖皇平岭南,废其都为静江军。当时刘鋹不择手段逼追珠民采珠时,将石(石垂)珠民足至7百尺深海中,珠民溺死者无数,刘鋹又曾以珍珠结鞍勒,为戏龙之状、工极精巧,称为“珠龙玉鞍”进献宋太祖,宋太祖非常喜爱,曰:“怅能以筱工巧,移于治国,岂至灭亡哉“。并对刘怅予重任。自太祖建陆三年到绍兴二十六年,宋朝190多年中,合浦珍珠遭到严重捕捞,沿海一带珠贝资源枯竭,官兵迫使珠民到与越南交接处水深百丈中采珠,大批珠民葬身巨鲨腹中,人民怨声四起,唐代李白诗曰:“相逢问疾苦,泪尽曰南珠”。
到了元顺帝至4年12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,专事采珠。7年6月,罢采珠。
 
        到元代,封建王朝加强对合浦珍珠控制,设立专门机构掠夺珍珠贡献朝廷。公元1317年设立合浦廉州采珠都提司,珍珠资源受到严重破坏,广大珠民难以捕到珍珠,“采集千百螺,罕见其一”,由于采集珍珠产量减少,引起朝廷严重不满,频频地撤换地方官员,不断加强对珠民迫害。公元1324年,合浦珍民第一次联合起来,反对官吏的迫害进行罢采珠运动。此后近40年中,珠民反采珠斗争层出不穷。

 
珠民斗争

      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,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采珠,明永乐年间,又罢采珠,但翌年又下诏采珠。明天顺3年(1459年)2月,从太监福安之请,下旨采珠。命中官监守珠池,又以安南商人与钦廉商贾交通盗珠,下令不得与安南交通。成化初,有”内官太监管珠池”,初采时14500百余两,次年大者56颗,计一斤重云,价近白金5000两,少时所得不偿失。明弘治12年,诏采珠,岁久珠老得珠28000两。明正德9年(1514年)诏采珠。13年又复下诏采珠,正德9年至13年复采珠,刚好4年左右,民未得息肩又复采珠,嘉靖5年又复下诏采珠,因珠小而嫩,所得甚少,是年冬合浦大雨雪,池水结冰,树木皆折断,民多冻死,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昼夜未停。次年廉州饥荒,民多饿死,然而第二年秋天,封建统治者仍继续下旨强迫珠民采珠。这次采珠因所得无几而罢。时隔9年,22年又复诏采,36年又诏采。相隔5年,即41年春,又诏采珠,是年冬复诏采珠。隆庆6年诏采珠。8年又复诏采珠。明穆宗在位6年间已采珠两次。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疏《乞罢采珠疏》。谓:“嘉靖5年采珠之役,死者万计,而得珠仅80两,天下谓以人易珠,恐今日虽以人易珠,亦不可得。”
 
        到了清代,合浦采珠业仅渐趋衰落,自顺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间,第一次下诏试采珍珠,因所得珍珠寥若晨星,次年罢采。58年后,乾隆17年9月又曾下诏采珠,这次采珠却一无所获而罢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建国初,每年秋后剖珠季节,沿海只有几艘本地珠船和几艘海南临高船采捕珍珠,几艘船每日共产珍珠约4至5市两。 珠民每日采珠已不能维持一天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野生珍珠资源的枯竭、封建统治的结束,使当地珠民过上了新的生活,那种以前冒着生命危险专为统治阶级采捕珍珠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。天然珍珠的历史画上了休止符。
上一篇:二、世界珍珠简史    下一篇:没有了
  评论留言 >>
了解珍珠
  保养 光泽  
  表皮 形状  
  规格
颜色  
佩戴知识
珍珠文化
珍珠文化
 
 联系我们
info@pearlcn.com
Tel:0755-25471800
 关于我们
深圳经营总部
广州体验店
 关于媒体
参展资讯
龙之资讯
 金价汇率
实时金价
实时汇率
订阅产品信息
请输入你的Email地址:

  

网安   企业身份认证 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 阿里巴巴(龙之珍珠) 网警

Copyright (C) 2008-2010 Dragon’s Pearl.Allrights Reserved   粤ICP备05035879号

公司名称:深圳龙之珍珠有限公司  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贝丽南路金丽国际珠宝交易中心2C008号  P.C:518020